对于公众来讲,在不同场合,选用相应防护级别的口罩,就可以达到防护效果,不用过分追求高级别口罩。例如,超市购物时,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就可以了,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工作,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主要供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使用,普通公众没必要使用此类口罩,造成资源浪费。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口罩。到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对于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等低风险暴露人员,可佩戴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中国健康…
在疾病流行期间,个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2、避免聚集。聚集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触者,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飞沫,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集。3、少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其是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例如商场、餐厅、影院、网吧、KTV、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4、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因此,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
1、 无症状感染者会自愈吗?如果无症状感染者一直处于隔离状态,其体内的病毒会消失吗?如何能找到他们?他们多久以后不会感染他人?答: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期间出现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者转为确诊病例。集中医学观察满14天且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且无临床症状者需继续集中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一般通过疫情调查中的主动检测以及机会性筛查被…
一、严格农贸市场、菜市场、餐饮店、单位、食堂等场所的防控措施,全面规范开展环境消杀,并加强监测,对地下阴冷潮湿的经营场所全部关闭,上述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手套。二、严格口岸食品的检验检疫,完善进口食品的检疫标准,加强溯源管理。三、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严禁离京,其他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要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四、恢复社区封闭式管理,落实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后,方可进入。中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村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村进行全封闭管控,人员只进不出,进行居家观察,并做核酸检测。五、调整公共交通限流比例,控制满载率,落实消毒通风、体检检测、佩戴口罩,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项防控工作。六、在室内人员核酸检测应检…
一是社交活动保持距离。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区域活动,避免多人聚会。在人群密集密闭的场所应该佩戴口罩。在交谈、候车、等电梯、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二是保持良好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前后、离开医院、外出归来等,要及时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三是自觉坚持安全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该佩戴口罩。避免用手揉眼、抠鼻等行为,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乘客,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四是到人多密集场所做好防护。到超市、酒店、餐馆等人多密集场所时应按规定佩戴口罩。客流较多时,有序等候,如室内面积较小,应在室外等候,避免人员拥挤。尽量采用电子支付方式,如收取现金应及时洗手,不具备洗手条件,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五是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建议采…
一、出生至6个月:1、出生之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不需要给予其他的食物、水或饮料),按需哺乳,观察婴儿的进食信号、每天坚持母乳喂养达8次或更多。2、特殊情况下,请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选择适合的喂养方式。3、婴儿出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10微克(400 IU),特别是疫情期间减少外出,婴儿应及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不补钙。4、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居家期间减少外出,看护人可以利用家中体重秤和卷尺测量婴幼儿体重和身长。6月龄内婴儿可每半月测量一次。看护人选用世卫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出生体重正常的婴儿最佳生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所处水平。二、6至24个月:1、推荐婴儿6月龄开始及时添加安全且营养适宜的辅食,同时按需多次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
【疫情期间 网课当前如何保护视力?】导致孩子近视的真正原因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导致的视觉疲劳。上网课无可避免要使用电子设备,那么究竟该如何护眼?科学用眼,劳逸结合,减少视疲劳,才是最佳的护眼方式。第一,让孩子保持离电脑屏幕约60cm的距离,屏幕在孩子的水平视线位置略低一点。第二,使用“20-20-20”规则定时休息:每隔20分钟,移动眼睛看6米外的物体至少20秒。第三,当感觉眼睛干涩时,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第四,调整室内光照并尝试增加屏幕的对比度以缓解眼睛疲劳。第五,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每天保证8~9小时睡眠,适当做些运动。另外,少吃甜食,多吃绿色蔬菜。【居家用眼过度,学龄前儿童该如何保护视力?】学龄前儿童,应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看动画片的时间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能超过1小时。学龄前儿童比学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