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进入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风险加大,市民朋友们不能麻痹大意,防控意识一刻也不能放松,应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一是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前往医院就诊、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从事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有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二是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市民朋友到人多密集场所,要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客流较多时,有序排队等候。三是保持良好个人卫生。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
1、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要尽可能减少外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3、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15分钟。4、保持居室清洁。5、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6、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7、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做一些适合室内的身体活动,比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平板支撑等;有条件的,还可借助体育器材锻炼身体,如举哑铃,拉弹力带等。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出现发热、干咳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
一、无发热,但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1、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应立即前往发热门诊排查就诊:1) 发病前14天内有境外或国内有新冠肺炎病例报告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2) 发病前14天内怀疑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3)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境外或国内有新冠肺炎病例报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 家庭、单位或周边人员14天内有多人出现相同症状。2、 无上述情况的人员,可首先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进行咨询,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无症状加重等情况,可多饮水,居家休息。二、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 发热门诊可在卫生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查找。也可拨打“12345”热线咨询。三、注意事项1、 前往医院的路上,患者和陪同人员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手卫生,尽量避免乘坐公共…
1.首先建议优先选择通风良好的室外景点,参观前提前查阅景点开放情况和参观注意事项等,并根据景区要求做好准备,例如携带好身份证等,并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消毒免洗液和湿巾等。如出行前自己或同行人员已出现感冒症状,建议暂时取消参观计划。 2.到景点参观时,建议大家提前预定好门票,并按约定的时间到景点取票参观,避免购票时人员聚集买票。如需排队买票,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如参观中某人员出现感冒症状需停止参观并及时就医。 3.到景点参观时,建议随身携带口罩,露天景点参观可根据景区规定是否佩戴口罩,室内景点参观时建议全程佩戴口罩。如参观景点人员密集和使用卫生间时要注意戴好口罩。参观时要注意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要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需用纸巾包好后弃置垃圾桶内。…
一、乘坐公交车、地铁:必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可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座位、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用品,一旦被病毒污染,可发生传播。手触摸这些地方后,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避免接触传播。回家后,要立即洗手,保持手部卫生。二、乘坐私家车:可适当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果多人乘坐,建议佩戴口罩。保持良好手卫生习惯,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口、眼、鼻,到达目的地后及时洗手。定期对门把手、车钥匙、方向盘等手接触频繁的部位使用75%酒精擦拭。如果乘坐人员中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车内部物体表面和车外门把手等进行消毒。可用 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 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 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即可。三、骑自行车出行:倡导骑自行车出行,要与其他行人保持适当距离,在疫情高发…
01外出购物时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携带便携式免洗洗手液或湿巾。尤其是到地下购物场所、农贸市场购物,使用卫生间,乘坐电梯等通风不好的密闭场所,都要注意戴好口罩。外出购物时如出现感冒症状,建议暂停购物计划并及时就医。02外出购物时建议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做好购物路线规划,尽量减少购物次数和缩短购物时间。购物时建议错开购物高峰时间,尤其是参加商场超市促销活动时,建议错峰购物,避免人员聚集。购物做好个人防护,挑选商品或排队结账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03外出购物时注意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要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需用纸巾包好后弃置垃圾桶内。购物时避免触摸购物场所公共物品,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立即清洁手部,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和鼻。04外出购物选购食品后,不建…
1.自驾出行前注意了解目的地疫情和防控政策等情况,并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消毒免洗液、湿巾和体温计等。如出行前自己或同行人员已出现感冒症状,建议暂时取消出行计划,或者尽量安排近距离不跨省的出行计划。2.如出行过程中,同行人员出现感冒症状,应暂停行程计划并及时就医,其他同行人员要戴好口罩并做好手卫生,最好避免与出现症状人员乘坐一辆汽车或改乘其它交通工具。 3.进入高速公路休息站休息时,应戴好口罩,配合休息站做好体温检测工作。在一些通风不好的地方或人员密集场所,例如购物和上厕所时,都要注意戴好口罩。 4.出行就餐时,注意做好手卫生后再用餐,最好用流动水洗手。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堂食时,用餐者间距应保持1米及以上,如不能满足间隔就餐条件,建议打包后在自驾车中或人员不密集地方用餐。
7月20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下调为三级后,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一些市民朋友开始举办或参与聚餐、婚宴等活动,这些活动中,由于人员聚集随之带来的疫情反弹风险不可避免也会增加。目前境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每天新发病例在25万左右,境内新冠肺炎病例时有发生,甚至发生了一定规模的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必须常抓不懈,时刻保持戒备状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餐聚会,如必须举办,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一是疫情期间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如必须举办,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或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不建议参加。二是参与者做好个人防护。要遵从相关行业部门的要求,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遵循卫生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纸巾弃置于垃圾箱内,不随地吐痰,不当…
1、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氢消毒剂,及时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 30分钟,再用清水抹布擦拭去残留,每天至少一次。用 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湿式拖地,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2、对于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先使用“84”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再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或者用洗衣机以 60~90℃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3、垃圾处理:建议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
外出回家先洗手;采买物品食品后要洗手;戴口罩前、摘口罩后要洗手;揉眼睛、戴隐形眼镜前要洗手;准备食物前、用餐前、如厕后要洗手;在公共场所接触过扶手、门柄、电梯按钮、运动器械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接触过钱币、快递物品后要洗手;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后(比如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要洗手;前往医院后要洗手,照顾发热或有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后要洗手;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动物粪便后要洗手。洗手时,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细揉搓手心、指缝、指关节、大拇指、指尖、手腕,再用流动的水冲洗不少于20秒钟。建议大家外出随身带上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在不具备洗手条件的时候,及时进行手消毒。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按有效成分可分为醇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胍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居家常用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如下:1、醇类消毒剂。乙醇含量 70~80%,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小物体表面的消毒。1)卫生手消毒: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遍,作用1分钟。2)较小物体表面: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分钟。醇类消毒剂易燃,远离火源,不可用于空气消毒。 2、含氯消毒剂。1)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等的消毒;2)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3)依据产品说明书配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
一、使用者1、 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特别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游客,不建议使用游乐设施。2、 观摩、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3、 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4、 注意手卫生,在如厕前后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湿巾等清洁双手。5、 清洁双手前不要触碰口、眼、鼻,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6、 保持环境卫生,言行举止得体,不大声喧哗,文明游乐。7、 进入设施内的餐厅、咖啡厅、茶座等要遵循相关类型指引。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1、 建立健康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对员工开展健康宣教指导。2、 有发热或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症状时不得上班,建议尽快就医。3、 错开时间使用休息室、更衣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