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咯血、多器官衰竭到重获新生,74岁李大爷与“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搏斗,不仅是一场医学技术的考验,更是一次医患携手对抗死神的生命之战。
01 咳血入院,
竟是肾内科最凶险的疾病
近两个月来,李大爷常感乏力,活动后胸闷气短,伴有咳嗽。1个月前症状加重,他被紧急送入北京安贞医院朝阳院区急诊。刚入院时,一口血痰让医护瞬间警觉,肾内科护士长带着责任护士迅速接好心电血氧监护,发现末梢血氧饱和度仅80%,检查结果更触目惊心:肾脏功能检测指标中,血肌酐高达624.4umol/L(正常值约60-110μmol/L)。
“这不是普通肾衰!”肾内科副主任王国勤与副主任医师程文荣敏锐察觉异常。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栾彩霞加急检测血清ANCA抗体,结果显示p-ANCA阳性,MPO-ANCA抗体数值飙升至12000IU/ml(正常值<20IU/ml),是正常值上限的600倍!肺CT结果不容乐观,结合肺部出血合并感染,李大爷被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
这是一种免疫系统“敌我不分”、错误攻击自身小血管的危重疾病,可累及肺、肾、神经等多器官损伤,死亡率高,堪称肾内科“头号杀手”。如不及时治疗,李大爷可能因大咯血危及生命。
02 血浆告急下的
“置换突围战”
数据爆表,多器官衰竭,李大爷的治疗必须争分夺秒。
肾内科团队果断决策,“保命也要保肾,让李大爷尽可能脱离透析。”大剂量激素冲击压制“免疫风暴”、CRRT替代衰竭的肾脏、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等措施同步启动,肾内科主任程虹当即指示进行血浆置换。
然而,首道难关便是血浆短缺——患者或将进行10次以上血浆置换,单次需2000ml新鲜血浆,短时间内血库储备可能供不应求。团队果断采用“双膜+单膜”交替置换技术,将单次血浆消耗降低30%。输血科主任车辑全力协调资源,确保每次置换新鲜血浆的供应。输血科与透析室24小时待命。首次置换后,MPO-ANCA从12000IU/ml骤降至4000IU/ml,咯血症状消失。
03 破局!
多学科抽丝剥茧追踪谵妄病因
治疗数日后,李大爷突发胡言乱语、躁动不安,但生命体征平稳、电解质、酸碱正常、影像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出血及梗死灶,没有定位的病理征。
神经内科紧急会诊,考虑到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系统性疾病,李大爷除了心、肾、肺的损害外,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严重损伤,谵妄可能源于这爆表的ANCA滴度。另外,李大爷既往大量饮酒史,入院后戒断,戒酒导致的维生素B1缺乏而诱发的Wernicke脑病也不能除外。团队当即调整方案:强化血浆置换并补充维生素B1治疗。渐渐的,李大爷神志逐渐清明,查房时能与医生谈笑。
04 8次置换背后的生命奇迹
历经8次血浆置换及持续免疫抑制治疗,李大爷脱离生命危险,各项指标明显好转。为进一步避免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再次活动,同时恢复肾损伤,让李大爷脱离透析,在肾内科主任程虹与副主任王国勤的指导下,团队不断调整治疗剂量与透析脱水方案,李大爷的MPO-ANCA最终稳定在230IU/ml,血肌酐降至300μmol/L,尿量恢复正常,成功摆脱透析。
“ANCA血管炎易复发,这场战役仍未结束。”李大爷出院后,肾内科团队定期电话随访。半个月后复诊时,李大爷面色红润,步履稳健,家属捧着一方镌刻“医德双馨”的牌匾郑重交到医生手中,一块牌匾,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是信任,更是责任。